廉价音乐组合

作为这段时间研究音乐播放设备的小结。

音源文件

MP3 和 flac/ape 其实已经很好,不需要投资更好地 DSD 之类的东西,sampling rate 到 CD 音质足矣,如果有 24bit 96kHz 或者 192kHz 的话在硬件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否则没有意义。建议准备一套用于测试的 benchmark 文件(比如前文提到的 L2 等),这样在更换设备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参考标准。

音源

这个可以分为几个档次,比较低端和省事的话可以直接使用智能手机本身,不过往往手机本身的容量比较有限,需要更多的存储的话可以考虑 micro SD 卡或者单独的 DAP。

直接使用手机的问题大概在于本身声卡和 amp 可能不是非常合适,简单的策略是使用 USB DAC 作为一个向上的提升,比如 Fiio Q1,这个 DAC 支持 android 和 iPhone(前者需要 app 支持),后者对于 lightning 接口(老的 30pin 可以直接输出模拟信号,有直接转 LO 的)可以使用 CCK 转 USB 连接到 DAC

桌面系统的话可以考虑 Fiio E10/E10k 这个解决方案,它提供的硬件支持 24bit 96kHz 解码足矣。支持 LO/HO 所以一般的耳机就可以 HO 输出了,比较好的可以通过 LO 加 amp 继续升级,同时音响之类的输出也可以通过 E10 来搞定。

DAP 的话可以选择 Sandisk Sansa 系列的 Clip+ (20+$)或者 Zip(30+$),它们都可以通过刷 Rockbox 的固件支持到 24bit 96kHz 的解码,唯一一个缺憾就是没有 LO,只能通过内部的 amp 接耳机。当然这个原因也会导致支持的耳机稍微有些局限性,不过因为带个夹子,绝对是一个最 portable 的组合(带一个 IEM)。可惜的是 Sandisk 后面的版本硬件变差,也没有 rockbox 了,现在二手市场上价格快要赶上后面的选择了;稍微专业一点的可以选择诸如 Fiio X1/X3II/X5II/X7 或者 Xduoo X3 之类的,我个人感觉 Fiio X1 和 Xduoo X3 基本就到头了,再好的比如 X3II 支持硬件解码 DSD 还有别的功能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用,这个价位 Xduoo X3 算是最划算(双 micro SD、支持 DSD、带单独 LO)价格跟 Fiio X1 差不多,但是界面上似乎看起来跟 Clip+ 差不多,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有个 Rockbox 的 firmware。Fiio X1 不支持 DSD、HO/LO 是共享的,到 Fiio X3II 价格太高(支持 DSD、分开的 HO/LO,单个 micro SD)。当然继续高一个价位的硬件也许会好一点,但是一个 DAP(同时做 DAC 用)花个 200-300$ 个人觉得比较不值

我个人感觉主要是需要有 LO 的支持,比如 Sandisk Sansa 虽好但是没有 LO,直接连上车载的音响的确不咋地,这个也在家里面的音箱上得到了证实。Fiio X1 通过 LO 会得到好很多的表现力,这就是 double amping 的恶果。又比如手机通过蓝牙连接车载音响一般也会比 Sandisk Sansa 好很多,也是一个道理。

AMP

如果有一些高阻抗的耳机的话可能需要一个单独的 amp,但是往往不需要,这里只考虑 Fiio E12,如果是 IEM 耳机那就 E12a。E12 基本上 600 ohm 以内的耳机都可以推了,评价也很不错,价格比较平民化,直接搭配 DAP、DAC 都是可以的。不过也有人喜欢 DAC/AMP 一体化的搞法,好处自然是能够为手机之类的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手机毕竟除了能够作为 DAP 还可以通过 app 直接获得音源文件,所以通过这类整合方式可以让 Pandora、Spotify 这些 app 输出的声音更加清晰、保真,如果大部分音源文件已经在这些 app 里面购买好了,整合的这种方式是不错的选择。

蓝牙

其实蓝牙播放音乐和线缆的区别在于,一般线缆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而蓝牙本身是一个数字信号的连接,因而我们或者需要使用蓝牙上的协议重新编码音乐然后传输到播放端解码,或者直接 streaming 音乐文件本身到播放端做 DAC,这大概是为什么蓝牙往往和 hifi 无关,不论哪种选择都会某种程度的丧失 hifi 用户那种极度的控制欲(重新编码音乐信号意味着有损压缩,而在播放端做 DAC 的话一般的耳机怎么会有那么好的 DAC 呢?)。蓝牙针对音乐主要有两类协议:

  • A2DP 是较为广泛支持的协议,多数蓝牙耳机或者音响都支持这个协议,我的 Ford Focus 的蓝牙连接也是 A2DP
  • Apt-X 号称提供 CD 音质的的协议,只有少数的播放设备和音源支持,某些蓝牙的 splitter/transmitter 也支持,基本上他们就是把音乐转换到这些协议编码之后的结果发送出去

似乎大家对 Apt-X 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好,不过因为是私有的算法,不少设备都不支持。

耳机

耳机方面感觉四种分类:

  • full-size 是给要求“逼格”的同志准备的,至于想不想用 amp 和高阻耳机是自己的选择,入门的同志可以考虑 SoMIC 的 MH438(30$)、MH463(40$)、MM185 (50$)或者 V2(60$),想烧的 Beyerdynamic DT-990 (打折的时候到过 120$),这有三个不同阻抗的版本,看准不准备上 amp 选吧;或者 Sennheiser HD650 大约差不多了
  • IEM 是音质和 portability 比较好的折衷,原厂的似乎太贵,相信中国厂商的实力,比如 Earmax ER80(copy Sennheiser IE80,25$ vs 300$)
  • 蓝牙系多数是为了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仅仅携带耳机部分四处走动,当然也不能走很远,主要是如果线不够长或者老是碍事的话,这个还是好很多,国内做这个比较有名的大约是 Ausdom 和 Bluedio,前者有支持 Apt-X 的 M05,后者有价格超级亲民运行时间超长的 T 系列;更加便携一点的话不少厂商都有,比如 Awei 等
  • ANC 系列(主动降噪)不是太清楚,国内似乎也有一些价格更为亲民的版本,之前入过 ATH ANC7 感觉还可以,但是比较笨拙

当然耳机是最能烧钱的东西了,拉开价位来看下一个可能就是 Sennheiser HD800,据说是 dynamic driver 里面最好的了。重度发烧的一般都会考虑 planar magnetic 耳机乃至 Electrostatic 耳机,前者稍微还存在一些 <500$ 的选择,不过对于俺的 budget 来说这都是严重超支并且 marginal value = 0 的东西了。有机会玩玩可好,但是没机会也不是一个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不错的组合

运动类:手机 + 蓝牙耳机可能是最轻便的组合了,户外运动的话手机放包里面,跑步机的话可以放跑步机上,这类耳机一般不会太讲究音质,电池时间不会太长。不过 Sansa 系列加有线耳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较重量级一些的大约是用个 armband 把 DAP 绑身上了。蓝牙耳机大约都在 10+$ 左右;换到 Sansa 的组合的话不建议配太好的耳机,运动中容易损伤线缆,所以 25$ 买个 Clip+ 加上 <10$ 的就行了

手机 Fi:手机 + Fiio Q1 [+ Fiio E12a],个人更倾向用个好点的 IEM,但是可能也有人更喜欢 full-sized 耳机,那就把 amp 选得更 powerful 一点吧;推荐 25$ 的 Earmax 翻版的 IE80,一般手机可以直接推,所以可以省去了 amp,即使加上 Q1 (<70$)整体价格也很亲民;蓝牙的话可以选一个带 Apt-X 的,这个配置出门、上班都是合适的

上班族:Xduoo X3 + 低阻抗耳机,通过前者可以把超大容量的文件放在相对较小的体积里面,配上一个好的 IEM 基本在办公室里面很方便了,X3 可以揣兜里面,四处走动都没有问题;如果喜欢 Fiio X1 的界面一些的话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要蓝牙的话可以考虑加上个 Apt-X 的 transmitter 和对应的耳机

桌面党:Foobar 2000 + E10 + 低阻抗耳机或者 + E12 + 高阻抗耳机,这个基本上就不便携了,怎么高音质怎么来哈,这个纯粹看准备花多少钱了,从我个人经验来看 open back 的选 MH463 closed back 的 MM185 就行了

听歌模式

exploring:我比较喜欢某个不是太需要注意力的时间(写 code)在背景放一些组织好类型的音乐,Pandora/Spotify 都有这类功能,尽管不是每首曲子都那么合适,碰到好的时候搜藏一下就行;这种情况有个手机 fi 就好

browsing:类似 exploring 但是稍微更有目的性一些,主要是针对收集到的音乐进行遍历,不少歌手的音乐都是以专辑的形式发布,通常购买也好、下载也好一个专辑都会一次拿到,那么通过 browsing 选出里面个人偏好更多的创建 playlist 是个很重要的工作,通常遍历过的专辑也会对这个歌手的风格有一些大致的了解

集中欣赏:比如开车出门、户外活动等,一般也就是听一些自己喜欢的;室内欣赏也是一种;基本上找个 favorite list 然后 random 播放就行

个人“创作”:想自己 k 歌的话现在有不少 app 可以私下自己唱个玩,需要一定混音的话可以考虑这个小玩意

有些同志喜欢玩 EQ 的话需要比较主动的弄些配置玩玩,那可能选 DAP 的时候要找个容易切换 EQ 配置的玩意了。

推荐组合

如果手机容量比较大、data plan 很宽裕,可以考虑手机 fi 的搞法,简单的就上个 IEM,复杂点加个 DAP/AMP 的 combo 就到头了,投资少;车载可以使用手机的蓝牙输出,某些还有 USB 输出,可惜绝大部分手机没有 LO;户外加个便宜的蓝牙耳机就行了

如果手机容量小、data plan 有限,可以考虑 Fiio X1 或者 Xduoo X3 两个价位差不多的 DAP,配上个 128Gb 的 TF card 足够很长很长时间不需要折腾了,IEM 是便携的选择;要好的 full-sized 耳机的话加个 amp(Fiio E12/E12a);车载有 LO;户外弄个 armband

我这次公司的手机容量太小,估计就只能两者兼备了 =.=

CAVEAT:不少 DAP 的处理器芯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较高压缩态下的音乐文件往往无法支持,其实手机作为 DAP 就差个 LO 呀

——————
And the thing was good in the eyes of Pharaoh, and in the eyes of all his servants

廉价音乐组合

第一次开车

感谢师父夜晚陪练 8 字,感谢孙同学下午陪练。现在基本能开直线,转弯了,但是距离感还需要锻炼,对速度判断也有一定的缺陷。这次练了几个转弯停车,看起来主要问题就是对什么时候转,转多少判断不准。然后踩油门现在已经均衡多了。

原来玩极品飞车之类的觉得简单主要几个问题,不怕撞,方向盘没有“打正”一说,按方向键就转了松开就打直了,实际操作里面转弯都需要打正,油门太 tmd 敏感,第一角踩下去车嗖的就出去了,还好没踩死,边上刹车赶紧踩住。

师父买了个 active noise canceling 的耳机,一开始还以为是个蓝牙的,结果只是能 cancel noise,效果还挺明显的,网上搜了下 BOSE 的居然卖 300$,还是塑料的,汗死。似乎性价比好点的就是 120$ 的铁三角了,国内似乎还有个 223621 的 H500 啥的,不知道怎么样。用途嘛,似乎就是降噪而不是听音乐,常常 commute 或者觉得办公室比较吵的可以入个买“安静”。

————————
And God Almighty bless thee, and make thee fruitful, and multiply thee, that thou mayest be a multitude of people;

第一次开车

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扩展失败

生活中人总是习惯找到一些规律,并且希望这些规律能够扩展到很多别的事情上,这是因为规律对人来说比较容易记忆,而一个一个的特例却容易让人感到困惑。这可能是学习语言的时候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了。最基本的例子莫过于学习英语的过去时态,我们被告知就是 +ed,什么 kiss -> kissed,结果最简单的 do 却变成了 did/done,课本后面越来越长的特例就成为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难题。

USB key

U 盘当时出现的一个卖点就是代替那些小容量的磁设备,比如 2.5″/3.5″ 软盘,后来更大的容量的 U 盘出现还有使用 USB 的硬盘设备。但是除了存放一些文件以外,很多 U 盘并不能胜任“引导盘”的重任,这一方面是因为 BIOS 的问题,另一方面据说也是 U 盘自身的问题,某些 booting 是需要 U 盘自己有一个芯片的。当已经习惯了用磁盘启动主机、制作救急盘的我们试着成功的创建了 USB 恢复盘什么的在启动阶段或是没有影子或是有但是就是不启动干着急的时候就该想到,这个推广是一个很失败的事情了。

好事是,似乎现在新的主板都已经强悍到能从 USB key/harddisk 自主了。

耳机

使用有线耳机的时代可能将要离我远去,一方面为 mm 买了个 plantronics M50,我自己也入了个更便宜(但是并没更好)的 LG HBM 260(我对此的抱怨是尽管电池似乎够我一般用用了,但是音量小的可怜,很难佩戴!),以后打电话或者用 iPad 拨 skype 都能够比较容易的 pair 上,然后可以离这些设备有一定的距离(手机在开车或者某些特殊时候你不希望在手上)。不过很快我发现这个东西和传统的耳机还是有很大的一个事情。一次和 mm 外出,坐在车上没啥事情,于是放点音乐两个人听听,于是试图 pair 上我的之后去 pair mm 的,结果一直失败,音乐只出现在我耳机里却无法出现在 mm 的耳机里面。在有线的时候,我们知道只要把线一分为二就行了,相当于从一个信号源出来的。结果无线的时候我们还得去弄个 adaptor,或者通过 3.5mm 接头到一个 bluetooth splitter,或者使用一些 iPad 专用的外接 bluetooth splitter。甚至你可以用个传统的分线然后接两个这种玩意

显示器

很多时候都觉得 DVI、HDMI、display port 这些新接口肯定支持 FHD 的分辨率,那更高的 QHD 之类的也不再话下,结果如果你随便买了个 adaptor 很可能结果是什么都不能显示出来,这个事情在韩国的 27″ IPS 屏幕上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为了让你的显示器能真正发挥作用你就得买 active adaptor,并且确保你的显卡足够的牛(比如 T60 Radeon X1400 不能驱动,但是 T60p FireGLV5250就可以)。

硬盘

传统的磁介质硬盘一般随着容量的增大我们会发现一些头疼的事情,比如寻址变困难,又因为密度变大,随着容量的增大很可能磁盘变得不可靠起来。这在现在的 SSD 硬盘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再大的 SSD 硬盘平均寻址时间都是差不多的,随机的跳转变得非常的容易,这使得连碎片整理这种 Windows 下为了维持一个较好的性能而必须偶尔执行的任务也变得多余。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随着容量的增加(主要是 NAND 条数变多)会使得读写速度更快。又因为 NAND 寿命问题,随着容量变大,寿命反而延长了…

spring 程序

这个事情可能是我自己觉得很自然的,因为 spring 为 bean 设置属性本质上是调用 setter,那么一种比较自然的想法是我们是不是可能用 setter 为一个 List/Map 加入元素,这样就不必费力的写个复杂的 List/Map 的 XML 出来。

public class Foo {
  private List<Bar> bars = new ArrayList<Bar> () ;

  public void setBar (Bar bar) {
    bars.add (bar) ;
  }
}

很遗憾的事情是 spring 却故意不让你写两个重名的 property。所以以上想法除非你定制 spring 本身,否则也不行。

最后一句话

看来现实很多事情不能想当然,尽管利用规律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得学会预料到这些奇奇怪怪规则以外的事情。

——————-
And Abraham gave all that he had to Isaac.

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扩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