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拍摄

Duvall 城外拍摄的极光,a7R2 + Viltrox 16mm/1.8

可能是第一天(周五晚上)极光实在是太给力,大家都觉得随便找个地方都能看见,也是后院里都能出片,这下周六晚上大家的兴趣进一步被激发了出来,因为听说 60 acre 那边人满为患,就找了个沿着 Sammamish Valley 更北面一点的 Duvall,因为之前路过的时候拍了两张照片觉得不错,也偏僻,觉得没什么人,结果这次大错特错。9 点以后人多了起来,中间强烈觉得这条路被塞满了。

这次拍摄也有一些经验教训

  • 时间上我出门可能有点托大,其实准备什么的还是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我大约 8:30pm 就位,结果后来来了个人告诉我这是 private road 只好换了一边,结果可能一些绝好的位置已经没有了
  • 这次极光很淡,相机屏幕不是那么准确,看不大出来,可能最好还是把图像传到一个比较大尺寸的屏幕上,最好能处理 raw(比如装了 LR 的平板),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的判断是否有极光
  • 至少要有两套器材:感觉这次 a6000 拍摄延迟,a7R2 出照片打游击的策略还不错,就是需要配备延迟的电源跟 raspberry pi 比较麻烦,也许以后可以考虑一个机身支持延迟的相机
  • 避开人群和车辆,这次第二天由于架设的相机靠近马路,那些车灯直接让某几帧死得非常惨
  • 拍摄可以考虑两种策略,变化不大的情况可以考虑较慢快门 15-30s,配合较低的 ISO 获得比较纯净的画面;当极光变化较快的时候可以考虑较高的 ISO 将快门降低到 1-2s
  • 这次用的两颗镜头感觉确实比较适合这个问题,足够广阔,足够便宜;没想到唯卓仕这颗 16mm/1.8 这么好,OLED 显示一些镜头信息非常有助于夜间作业
  • 以后得开发点位置,这样拍照的时候前景的选项多一些

末了,还是看看 a6000 + Samyang 12mm/2 在家后院拍的延迟视频吧

极光拍摄

使用 raspberry pi 搭建延迟摄影平台(下)

设备的选择

raspberry pi 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平台,我们之前提到的组合使用了

  • USB 3.0 接口用来连接外置硬盘
  • USB 2.0 接口连接相机
  • USB 2.0 接口连接 wifi dongle

我们有没有类似的设备可以做类似的事情呢?

  • Orange Pi Zero 3,提供了 wifi/BT/USB,但是如果需要额外的 USB,需要扩展板,成本大约 30$
  • 手机,因为也是 ARM 芯片,很可能也能运行 Linux,但是外设连接比较弱,需要额外的 USB type C

相机我们用了二手 Sony a6000 搭配 Samyang 12mm/2 的定焦头。后期还是偷懒使用了 LR,然后通过 Davinci Resolve 剪辑。

流星雨

去年夏天我们就着手做了这个东西,趁着流星雨的机会实验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只是家里面位置不是特别好,时间跨度往往只有一晚上。

花树

门口的紫叶李一直是希望拍摄的对象,今年春天有幸一试,这个跨度达到了一个月,算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了吧,理论上应该拍摄 46080 张(一分钟拍摄一张,一天 1440 张,一共 32 天),实际拍摄 38371 张(~83%),中间的停顿主要是相机罢工导致的,说来奇怪晚上拍摄非常稳定,但是白天经常看见相机突然失联,如果不关相机机身上的按钮,只是将供电切断再恢复也不能将相机挽回,为此我们还特别增加了蜂鸣器、继电器用来尝试各种方式,但是白天上班不可能等在相机边上处理问题,有点遗憾。

后记

看看以后能不能解决这个相机的 bug。另 EcoFlow River 2 电池还是有点小问题,感觉没有能力控制比如掉电到 10% 自动充电,到了 90% 就停止充电,还得连个智能开关来控制,太麻烦了。

使用 raspberry pi 搭建延迟摄影平台(下)

从大疆 Action 2 的产品设计谈开去

算是一个中度大疆用户吧,手上有他家的无人机的同时还购入了 Action 一代与 Pocket 一代,当然主要是购入二手的因为感觉新的溢价还是有一定的成分的。前段时间 Pocket 3 出来之后感觉不少老设备又开始跌价,终于决定买一个 Action 2 代玩玩。其实对这款设备的期待很低,主要刚发布的时候大家发现过热,然后看到了一些设计方面的槽点。现在二手价格大约 100+ ,感觉可玩性稍微恢复一点,毕竟 4k120p 一般相机是没有这个的,这相当于可以 5x 慢放(24fps),偶尔需要弄点慢节奏的话还是可以搞搞。

不过到手了之后,我感觉这个设计是一个完全没有“理工科头脑”的人指挥着一群工程师做出来的怪胎。也许它可以作为一台原型机,在大疆的实验室里面继续呆上几年,等时机成熟了重新拿出来才是正确的做法。我没有大疆这款机型的销售量的具体数据,但是我猜很可能这算是大疆少数销量不及预期、口碑爆低的产品了。

产品的矛盾

为什么说这是个没有理工科头脑的人指挥下完成的产品呢?理工科训练讲究的是逻辑性,其中一点就是自身的自洽性,也就是能“自圆其说”,不要自己跟自己矛盾。而这款产品从头到尾都是不能解决的矛盾。

  • 体积:也许当时大疆觉得运动相机还不够小,一代的 action 可能没能扳过 gopro,于是觉得友商 insta360 的 One R (2020 年 1 月发布)模块化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于是在同年 10 月上马了这个。单模块就可以拍摄,体积确实比其他产品小,可是一旦想提高一点要求,加上另外的模块,体积的优势很快就没有了,那这个小一点能干的过直接集成在眼镜上的摄像头吗?
  • 运动:运动相机很重要一点就是环境的恶劣,因为大家要把它放在一些传统相机(贵)舍不得放的地方,继承了 action 名头的二代完全抛弃了耐操的要求,金属的外壳,一磕碰就要留印子,放包里面还怕跟钥匙之类的挤一挤划伤了,那干嘛还要沿用运动相机这一脉的命名?(好在 3、4 代回归了正轨)
  • 电池:这么小的相机,还是内置的电池,虽说有电池模块、前屏模块可以增加续航,感觉用下来还没有正常一代续航方便,毕竟前者可以更换电池,而它连换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靠连线,更搞笑的的矛盾是拍摄的主机没法“直接充电”,要么得接别的模块,要么得找个第三方的底座或者兔笼(还得带充电、一般还不支持传数据)
  • 存储:主机上只有 20+G 的存储,如果要靠这玩意拍点东西,很快就会用完,主机都不给选高配一点能多给点存储的或者干脆给到 128G 很难吗?insta360 go 好歹提供了一些选项,让人可以不是完全没得选啊。如果非得连上别的模块才能多存点,那还分模块干嘛?一个机身不香吗?
  • 防水:号称主机是防水的,感情一代不防吗?也防的不是吗,可是为啥接别的模块就不防了?哦突然想起来,这电池、存储、充电做到模块上去了,然后模块不用防?人家无线耳机没了充电盒可不影响听音乐打电话的,你一个相机没了别的模块核心功能全线打折,就为了一个区区的主机本身防水?还是体积稍微能小一点?

那为什么不要放弃个把导致各种问题的产品特性呢?就跟 One R 比好了,One R 是有自己的问题的,但是人家模块化之后目的性很明确:

  • 不是为了体积小:One R 其实只有完全体才可以使用,基本的模块包括镜头、主机、电池,全部装好了比一般的运动相机还大一些
  • 可以兼顾运动:通过使用一般的镜头模块还是 360 的模块,可以获得不同的用途
  • 电池可以换:不仅可以换相同容量的,还能换更大容量的
  • 存储:因为不需要支持单模块拍摄,就不存在存储不够的问题
  • 防水可以兼顾:需要注意的是电池那个地方得装有防水橡皮圈的(其实就不应该提供没有防水圈的电池模块)

模块化跟这些都不矛盾,反而有助于更好的电池解决方案,更多的使用功能(场景),也就是说这都是加分,至少不会减分,唯一有所牺牲的是体积(但不是特别多)。大疆这个模块化却跟所有的其他特性给干上了(减分),那到底体积小加了多少分呢?也许真有很少很少的情况,我们需要独立的主机?为什么这么多年了,我能看到唯一的一个说法是将它挂在 fpv 上面,fpv 摄像头不够好?那现在有了 air unit 3,是不是这唯一的 niche 也没了?

末了,说说这个磁吸。看了很多人的评论都是嗯好评,难道只有我觉得不好用吗?记得当年 USB type A 被人吐槽到不行的一点:每次插入前都要看看正反方向,到现在终于在 USB type C 上修正了。这个磁吸看着左右对称,但是必须按照某个方向,因为针脚前后不对称,然后磁吸就跟 USB type A 一样,接上去还要看方向的吗?这都几几年了,这工业设计还没学会前车之鉴吗?正因为这个原因,搞明白那个前屏模块为啥叫前屏,不能放在后面跟主机屏幕拼成更大的屏幕了吧

换一个产品思路

如果我们真的要一个“小”相机,是不是可以做呢?insta360 go 算是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方向:

  • 不要想在主机上放屏幕:这种小相机根本不是手拿着取景拍摄用的,它就是要跟其他附件一起放在别的位置,那它后面的屏幕有什么用呢?给谁看呢?耗的电是不是还不如用来拍视频?
  • 不要想扩展,内部存储就需要给够,如果这支持 4k,至少得 128G,像 go 3 这种连画质都可以牺牲(只支持 2.7K)换体积(小),为啥大疆这点都想不通,要么做大一点,画质上去跟友商区分开来,要么老老实实做个 1080p,把质量做好一点。
  • 不要搞金属机身,这让人随意挂的话基本上要走运动相机的路线了;要搞金属机身就不要说自己是运动相机,老老实实攻 vlog 市场也可以的。

至少这样的产品不矛盾,用起来就不会有这么多纠结的事情。如果真要把一切都搞进去,要么这还是台原型机,等着电池、芯片等等技术的突破使得它们集成在一起没有那么多矛盾了,要么上市了等着大家骂吧

产品设计的一般思路

那么我们从这个失败的例子里面能不能获得一些启发,如果我们自己需要设计一款产品,明确目标受众之后,我们需要将产品的特性一一列举出来,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取舍,矛盾的地方需要技术解决的技术解决,但是更多的是需要注意到这种基础性的功能,不要因小(为了体积,为了模块化?)失大(拍摄的体验)。

更多的细节

估计大疆是不会为这么老的设备(三年多)提供固件升级了,可是就算使用了最后的那个版本还是有一坨问题,有人在论坛上提出来却没有人去解决,有的问题看上去是如此的基础:

  • 如果从机内把文件复制到 TF 卡上,竟然会丢失原文件的时间戳,有人提出来这个 bug,大疆竟然回复这就是应该的?那是不是我们最好别拷贝了 =,= 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这么多次迭代后懒得修?
  • gyro 数据说是 4:3 下才会在 60fps 以下帧率的设置下才能存下来,16:9 情况却只能存 100/120fps,这都不知道是如何搞出来的脑残决定,论坛上有人问吧还没人答

看了看几年前我对 action 一代的问题,一样没解决,真的是觉得自己是大厂了,小众的意见听不进去了,现在这些厂只关心那些个 youtuber 的反馈吧,他们是 influencer,万一说了自己坏话可不行,至于一般用户的反馈,晾着晾着就凉了呗

从大疆 Action 2 的产品设计谈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