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拍摄

Duvall 城外拍摄的极光,a7R2 + Viltrox 16mm/1.8

可能是第一天(周五晚上)极光实在是太给力,大家都觉得随便找个地方都能看见,也是后院里都能出片,这下周六晚上大家的兴趣进一步被激发了出来,因为听说 60 acre 那边人满为患,就找了个沿着 Sammamish Valley 更北面一点的 Duvall,因为之前路过的时候拍了两张照片觉得不错,也偏僻,觉得没什么人,结果这次大错特错。9 点以后人多了起来,中间强烈觉得这条路被塞满了。

这次拍摄也有一些经验教训

  • 时间上我出门可能有点托大,其实准备什么的还是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我大约 8:30pm 就位,结果后来来了个人告诉我这是 private road 只好换了一边,结果可能一些绝好的位置已经没有了
  • 这次极光很淡,相机屏幕不是那么准确,看不大出来,可能最好还是把图像传到一个比较大尺寸的屏幕上,最好能处理 raw(比如装了 LR 的平板),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的判断是否有极光
  • 至少要有两套器材:感觉这次 a6000 拍摄延迟,a7R2 出照片打游击的策略还不错,就是需要配备延迟的电源跟 raspberry pi 比较麻烦,也许以后可以考虑一个机身支持延迟的相机
  • 避开人群和车辆,这次第二天由于架设的相机靠近马路,那些车灯直接让某几帧死得非常惨
  • 拍摄可以考虑两种策略,变化不大的情况可以考虑较慢快门 15-30s,配合较低的 ISO 获得比较纯净的画面;当极光变化较快的时候可以考虑较高的 ISO 将快门降低到 1-2s
  • 这次用的两颗镜头感觉确实比较适合这个问题,足够广阔,足够便宜;没想到唯卓仕这颗 16mm/1.8 这么好,OLED 显示一些镜头信息非常有助于夜间作业
  • 以后得开发点位置,这样拍照的时候前景的选项多一些

末了,还是看看 a6000 + Samyang 12mm/2 在家后院拍的延迟视频吧

极光拍摄

有感于最近发布的新机

自打上次购买(较新的)相机已经过去很多年,最近倒是开始购买古董。也许美国人比较喜欢喜新厌旧,二手市场上时不时会有一些低价出现的好东西,碰到识货的可能买来还是挺好的。

a5000 到 a5100

当时购入 a5000 主要是希望有个辅机,出去玩的时候给老婆弥补手机镜头的限制。因为我早已开始把主力机型从 Nikon 换到了 Sony,所以主要的要求是能与我的机身共享镜头,再则便宜。早期的 a5000 到后来换的 a5100 都有一点好,价格便宜,收入的价格都在 100-200 附近。后来发现换到 a5100 还挺好,有两点升级正好用上:

  • a5100 可以作为一个 webcam 使用(见这里
  • a5100 拍摄 1080p @ 60p 码率到了 50Mbps,而 a5000 只有 1080p @ 60i,码率只有区区 24Mbps

两个超值的镜头大约是 Sigma 30mm/2.8 作为 webcam 挂机,以及 Rokinon 35mm/1.2 (购入价 170$)拍摄视频和照片均非常好。

Malvin

a7R 到 a7R2

其实这个升级发生在 N 年以前了,我的 a7R 本身也是在价格崩盘以后买的所以看到巨大的像素提升以及视频的初级支持便换了,倒是 a7R 在手上停留的时间很长,最后觉得还是出掉。说到这里想起 D800,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到现在为止这个系列从 3 代已经进化到 4,像素虽然最终提升,但是无奈视频能力尚没有一个质变,停留在 4K30p 的水平这么多年,连那些便宜设备都有 4k60p 了。尽管这次 a1 出来还是心里痒痒,最后觉得似乎没啥必要

  • 拍照来说,也许需要更高的像素,但是 a1 并不是最高的像素,我还是想把它作为照片机主力
  • 视频而言,说实在的有 rec709 和 slog2 的支持也许对一个轻度视频爱好者就够了,升格什么的,没有 60p 玩不转,码率最高到了 100Mbps,尽管是 8bit 420,个人感觉业余玩玩足以

也许只能等 a7r5 出来再考虑这个事情是不是需要换了。

Mt. Rainier from Lake Eunice

GF2 到 GX85

GF2 当时买的时候明显经验不足,因为现在发现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 不能当 webcam,有 HDMI 但是就不出来 liveview 的信号,只能播放录好的,网上有人说可以激活,试了半天没弄成
  • 拍照和视频能力低下

那拿着还有什么用?卖也卖不了几个钱。连 gphoto 都不能驱动它拍照。换到 GX85 主要是两个原因:

  • a5100 只能拍 1080p,希望能有个 4k 的轻量级机身
  • 最便宜的机身防抖的 m43,可以在拍摄视频的时候使用
  • 利用手上一把单反镜头加上 speedbooster 可以节省不少镜头开销

但是说实在的松下还是挺令我失望的:

  • GX85 不仅没有外置 mic 支持,连 hdmi 放的位置都超级尴尬(右手手柄上 orz)
  • 说是有个 GX8,支持 mic,结果人家的 IBIS 只能拍照的时候用
  • G85 又大了一圈,贵了 200+

这里还有一点,这些 4k 的视频竟然没有到 200Mbps 的,想来 a5100 都有 50Mbps,尺寸放大一倍,面积是四倍,为啥码率没到 4 倍?把 a5100 的视频 upscale 到 4k 似乎也能看呢

D80 到 D800

这两台机器也是非常的古董了,自从换到索尼减轻了不少 hiking 负重以后,这些机器就用的少了很多,留下 D800 的原因大约是 Nikon 的镜头多,需要一个能发挥余热的设备。而 D80 就属于烂手里的的相机了。不过最近用了一下还能拍照,可以用 raspberry pi 什么的通过 gphoto 控制,可玩性就高了很多。D800 的视频只能到 1080p @ 30fps,24Mbps 的码率不提也罢。真的,连 a5100 都不如 =.=b

有感于最近发布的新机